提示:《岩性油气藏》投稿需先进行学术不端检测,查重需低于10%。需要按照投稿格式进行撰写,论文可以先进行排版,整理好再进行递交。
(1)题名:要紧扣文章主题,通顺、明确、深刻,20个字以内(否则,刊眉放不下)。凡属国家、省部级以上各类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请在首页脚注中明确注明基金类别名称及项目名称和编号;有多个基金项目时,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省部级项目、公司级项目的顺序列出。
(2)篇幅:来稿(包括正文、图、表、中英文摘要、参考文献等)一般以6~12个印刷版面为宜(8000~20000字)。稿件格式请参照本刊最新期刊格式。
(3)作者:人数一般不超过6个,应写明各作者的单位、所在地区及邮政编码。作者简介和通信作者须在首页页脚处写明,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职称、学历或已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研究工作、地址以及Email等内容。通信作者不需要地址。
(4)中文摘要:300~500字左右,按照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部分内容和顺序写出,摘要是初审的重要依据,重点应突出新颖性,应将主要结果和结论交待清楚。
(5)关键词:4~8个,提取能代表文章主要内容或特色的词语作为关键词,且关键词的词义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6)英文摘要:内容要与中文摘要一致,但不应按中文摘要简单地翻译,而应符合英文摘要的写作规范,并能清晰地表达文章的核心内容及基本观点,使英文摘要具有可引用性。本刊所涉及的石油勘探与开发、物探、工程的专业领域较广,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的专业词汇、组合词被创生和应用,因此要求作者对英文摘要中所用的词汇认真推敲,精选能确切表达中文词义的规范专业词汇。
(7)层次标题:各级标题一律左起顶格书写,1、2、3级标题分别按1,1.1,1.1.1编号,引言编号为0,一般标题层次为三级,最多不超过四级。
(8)正文:应论点明确,论据及数据可靠,论证逻辑严密;并注意以下几点:
①引言是学术论文的开场白,主要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该项研究工作,提出文章中要研究的问题,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全文。引言应以简约的篇幅介绍论文的主旨,写作背景和目的;缘起和提出研究要求的现状情况;历史回顾,前人工作综述;预期的结果和采用的方法以及理论依据;目前研究的热点、存在的问题以及作者工作的意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评论众所周知的或教科书上已有的理论;同时,引言也不等同于浓缩了全文论点的摘要,而是引出主题给读者以引导。引言应简单介绍论文的背景和目的,相关领域前人所做工作,存在的问题,引出本研究的主题与及特色,注意:引言部分不能有公式、图表,摘要、引言和结论不能重复。
②文中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用标准符号表示。各种专业术语一律按已颁布的规范术语使用。同一名词术语、计量单位、人名、地名等要求全文统一;中、外文缩写词首次出现时要注明全称。
③公式书写应符合规定和习惯,居中排列并连续编码。公式中首次出现的符号要在论文最后注释其含义和量的单位,不要漏失字母。表示变量的符号用斜体,矢量、张量符号用黑斜体。易混淆的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请标注,并指出大小写。量符号下角标切忌用中文表示,下角标外文字母请标明意义或是否为变量,以供编辑标正、斜体时参考。
④插图尽量简洁,反映论文所必需的内容,避免相互重复或与正文重复。一般不超过6~8幅,具体视篇幅和内容而定。凡涉及国界线的图件,请按地图出版社最新标准地理底图绘制。中、英文图题在插图下方,居中排列。插图(半栏图:宽8cm,通栏图:宽<17cm)。比例尺、坐标、方位标识、图例等要素的位置要适当,图例必须与图中一致。平面图、剖面图、照片要有线段比例尺,图中相关符号如岩性符号等原则上均应有图例。所有插图最好提供彩图。图中文字采用宋体(中文)及Times New Roman(西文)6号或5~7磅,图中线条粗细一般采用0.2mm或0.1mm。为保证出版质量,稿件录用后编辑部要对图件进行编辑加工。还需单独提供有关格式的图形文件:除照片、地震剖面等提供300dpi以上的TIF或JPG格式位图文件,其他类型插图须提供采用Corel Draw X4、Office2007(Excel/PowerPoint/Word)软件编制的可编辑格式电子文件(不接受无法编辑的位图);对于散点图等使用Excel编制的插图原则上要求提供Excel格式(附带成图数据)的电子文件。⑤本刊慎用直方图,多用数据表。直方图虽然直观,但不便被引用。可以把直方图得到的分析结果反映在文中,同时列出原始数据表,这样,读者可以添加、提取数据,也可以分享作者的分析结论。
⑥表格采用三线表,并在表格上方提供中文和英文标题,居中排列。表头中使用“量符号/量单位”,并与文中的相关术语和符号保持一致。
⑦结论是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得出的富有创造性、指导性、经验性的结果描述。它又以自身的条理性、明确性、经验性、客观性反映了论文或研究成果的价值。结论与引言相呼应,同摘要一样,其作用是便于读者阅读和为二次文献作者提供依据。主要包括如下: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性的认识,解决了什么理论或实际问题。不要把与本文无关的和不具体的常识列入结论。
(9)参考文献:执行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引文一般不少于20篇(以近10年的文献为主,国内外的文献均应有),中文参考文献要求双语著录,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码并标注。凡自然科学领域中具有实用价值且不涉密的研究报告等内部信息资料都可以作为参考文献引用,在文中按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引用之处右上角标注编号)。新标准认为文献类型标识在著录中不再是必需的,我刊选择不著录文献类型标识。新标准规定“阅读型参考文献的页码著录文章的起讫页或起始页,引文参考文献的页码著录引用信息所在页”。专著作为阅读型参考文献时,可以不著录页码,但当其是引文参考文献时,就应当著录信息所在页码。引用他人的资料和数据要认真核对,注意出处。英文文献中作者名在前,姓在后,如D.C.Beard,在参考文献中著录为BEARD D C(姓在前,全大写,名在后,缩写)。用汉语拼音书写的人名,姓全大写,其名可缩写,取每个汉字拼音的首字母。
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示例:
①专著:[序号]著者(列前三名).书名.版次(首版不注).译者(为译著时).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所引用部分的起止页码.
[1] 裘亦楠,薛叔浩.油气储层评价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290-324.
QIU Y N,XUE S H. e
valuation technology of petroleum reservoir. Beijing:Petroleum Industry Press,2001:290-324.
[2] 蒂索,韦尔特.石油形成和分布[M].2版.徐永元,徐濂,郝石生,等,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61-88.
TISSOT B P, WELTE D. Petroleum formation and occurrence. 2nd ed. XU Y Y,XU L,HAO S S,et al, trans. 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 1989:61-88.
(中文文献,欧美著者的中译名只著录其姓,若是同姓不同名者,不仅要著录其姓,还须著录其缩写名)
②期刊论文:[序号]作者(列前三名).题名.刊号,出版年,卷(期):起始页-终止页.
[3] 刘树根,孙玮,李智武,等. 四川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分布特征及其构造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5): 1-17.
LIU S G, SUN W,LI Z W,et 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carbo
nate reservoirs and their tecto
nic co
ntrolling factors across the Sichuan superimposed basin. Lithologic Reservoirs, 2016, 28(5): 1-17.
[4] WALKER R G. Deep-water sandstone facies and ancient submarine fans models for exploration for stratigraphic traps. AAPG Bulletin,1978,62:932-966. ( 英文文献,欧美著者姓在前,全大写,名在后,缩写,缩写点省略)
[5] 赵靖舟, 吴少波,武富礼.论低渗透储层的分类与评价标准——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 岩性油气藏,2007,19(3):28-31,53.(如果排版中有转页,格式为:正文起止页码,转页页码)
ZHAO J Z, WU S B, WU F L. The classification and e
valuation criterion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An example from Ordos Basin. Lithologic Reservoirs, 2007, 19(3): 28-31,53. 28-31,53.(英文副标题首字母大写与标题之间用:)
[6] 赵辉,司马立强,颜其彬,等.川中大安寨段裂缝评价及储层产能预测方法[J].测井技术,2008,32(3):277-280.
ZHAO H, SIMA L Q, YAN Q B, et al. Assessment of fracture and method of production forecast of Daanzai reservoir. Well Logging Technology, 2008,32(3):277-280.(复姓作者,按正常的姓全大写,名首字母标注)
[7] 吴陈冰洁,朱筱敏,魏巍,等.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巴二段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J].岩性油气藏,2016,28(6),45.
WU-CHEN B J, ZHU X M, WEI W,et al. Reservoir characters and pore evolution of the second member of Bayingebi Formation of the lower Cretaceous in Chagan Depression. Lithologic Reservoirs, 2016,28(6),4-5.(父母双姓作者,双姓间用半字线)
[8] 唐建云,也尔哈那提·黑扎提,郭加树,等. 鄂尔多斯盆地旬邑探区延长组烃源岩及原油地球化学特征[J]. 岩性油气藏,2016,28(6),78-79.
TANG J Y, YE’ERHANATI H Z T, GUO J S, et al. Hydrocarbon source e
valuation and oil source co
ntrast of the Yan Chang group in Xunyi Exploration area, Ordos Basin.Lithologic Reservoirs, 2016,28(6),78-79. (少数民族作者,按姓·名的形式处理)
[9] FRESE K S, KATUS H A, MEDER B.Types,characteristics,origin and exploration significance of reef-shoal reservoirs:a case study of Tarim Basin,NW China and Sichuan Basin,SW China.Geology, 2013, 2(1):378-398.
③论文集析出文献:[序号]作者(列前三名).题名∥编著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终止页.
[10] 舒丽娟.奈曼凹陷白垩系九佛堂组沉积体系分布与岩性油气藏勘探方向建议//谢文彦,张方礼.第五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68-70.
SHU L J. Sedimentary system distribution and subtle traps exploration of Jiufotang Formation,Cretaceous in Naiman Sag//XIE W Y,ZHANG F L. The fifth natio
nal workshop on special oil and gas reservoirs technology excellent papers. Shenyang:Laio
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2012:68-70.
④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11] 马淑英.鄂尔多斯盆地白马南地区长81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西安:西北大学,2006.
MA S Y. A study on heterogeneities of Chang 81 reservoir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at Baimanan area in Ordos Basin. Xi’an:Northwestern University,2006.
⑤技术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社,年.
[12]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SY/T 5735—1995陆相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China Natio
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SY/T 5735—1995 Geochemical e
valuation of terrestrial source rock. Beijing:Petroleum Industry Press,1995.
⑥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国名:专利号[P].出版日期.
[13] 刘雄志,罗林,杨兆平,等.一种稠油油藏天然气吞吐采油工艺系统及采油方法,中国:201310364223.1[P].2013-08-20.
LIU X Z, LUO L, YANG Z P, et al. A heavy oil reservoir production process system and production method by natural gas puff, China:201310364223.1[P].2013-08-20.
以上示例参考文献页码均属阅读型参考文献格式,引用型参考文献标注其实际引用页的页码。
[14] 杜金虎,徐春春,汪泽成,等.四川盆地二叠—三叠系礁滩天然气勘探[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112.(注明引用的具体页码)
DU J H, XU C C, WANG Z C, et.al.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of Permian-Triassic reef and oolite in Sichuan Basin. Beijing:Petroleum Industry Press,2010:112.